来转淘

顶流主播退居幕后,企业家集团学习网红经济

时间:2024-05-10 09:05:54来源:来转淘阅读:93

1.老一代企业家争相做网红

没想到,辛巴、小杨哥、董宇辉不想当的网红身份,周鸿祎、雷军等老一辈企业家却争着抢着要做。

辛巴宣布计划暂停带货去学习AI,小杨哥否认是全国第一网红,董宇辉清空微博......与此相反,近段时间霸屏网络的是雷军和他的小米 SU7,紧接着是周鸿祎。

而就在 2024 北京车展上,雷军站在小米展台上,回顾了小米 SU7 第一个月的战绩,“截止4月 24日,小米SU7 已经锁单 75723台,上市28日交付5781台。台下围满了观众,雷军话语间,掌声雷动。雷军就像一个流量中心,为小米汽车车展带来超高的流量热度。

而李想带着雷军参观自家车,刚开始是正常的在车外介绍,后来李想请雷军坐进车内感受一下。正当雷军在研究汽车内部构造和体验新车舒适感时,李想突然锁住了车门。并不经意间用手挡住车把手。雷军也从刚开始的“嘻嘻”,变成“不嘻嘻”。从而也诞生了“李想焊门”“请军入瓮”的新“成语”。

如今,周鸿祎正致力于转型成为一名网红。他近期表示,今年的目标是要将粉丝数量增加到一千万。

为实现这一目标,周鸿祎分享了三条宝贵的建议给那些希望成为网红的企业家。首先,他强调企业家在与外界沟通时应放下自我,以更开放和接纳的态度进行交流。其次,他认为说真话和保持真诚的态度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建立与粉丝之间的信任。最后,他鼓励企业家要勇于接受外界的批评和质疑,甚至要能够承受一些负面评价。

自从决定转型为网红以来,周鸿祎的名字在热搜榜上频繁出现。他擅长制造话题,并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吸引公众的注意。

本月,关于周鸿祎的消息在网络上特别引人关注。4月8日,他再次进行免费课程,通过全网多平台直播了关于AI的系列讲座,吸引了千万网友观看。

4月18日,周鸿祎发布视频表示将卖掉陪伴自己9年的迈巴赫600,并换购一辆国产新能源智能网联车。这一决定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4月20日,周鸿祎与马化腾握手言和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随后,他向雷军提出试驾小米SU7的请求,但被婉拒。此外,周鸿祎还与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网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周鸿祎几乎每隔几天都能制造出新的话题,从而吸引了大量流量。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一些老一辈的企业家也在积极活跃在台前,如俞敏洪、董明珠、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和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等。

与普通的网红相比,老一辈企业家在成为网红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并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曝光机会,并更快速地积累粉丝和扩大影响力。

2.企业家为什么想当网红

网红与企业家的身份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一方面,顶级网红主播正努力摆脱网红的标签,寻求向企业家身份的转型。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创始人却出人意料地主动增加自己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网红想要转型为企业家的动机相对直观。顶级网红主播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粉丝基础,希望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

相反,企业家想要成为网红,其背后的共同动机通常与企业的运营紧密相连,如减少营销成本、促进销量等。

周鸿祎在与其他企业家的交流中强调了利用短视频帮助企业进行直播的重要性,以降低营销开支。他指出,像埃隆·马斯克和余承东这样的企业家通过自身的知名度为企业节省了巨额的广告费用。类似地,雷军通过个人品牌为小米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其效果远超过传统的广告投放。

这精准地揭示了企业家纷纷争当网红背后的真正意图,即作为一种品牌营销手段。通过网红身份,企业家能够更好地展示个人魅力,传达品牌理念,进而增强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和好感,提升品牌曝光度,为企业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和可能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许多企业家都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网红。例如,今年1月,周鸿祎、冯仑等企业家组成团队,向董宇辉学习网红经济的运作方式。周鸿祎还在微博上表示,要努力理解流量密码,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近期,京东推出了一款数字主播“采销东哥”,由刘强东以数字人的形式亲自参与直播带货。这一创新举措凭借刘强东的流量效应,直播间销量异常亮眼。

在短短40分钟内,“采销东哥”的直播间吸引了超过1300万的观众,创下了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开播以来的观看人数新高。直播期间,用户的平均停留时长达到了日常均值的5.6倍,整场直播的累计成交额更是超过了5000万元。

与此同时,车企创始人也纷纷踏入直播领域。仅在四个月前,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在抖音上进行了首次直播,为用户答疑解惑,吸引了大量粉丝。

4月15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亲自直播测试智能驾驶全场景NOA,随后在18日与雷军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连麦PK”。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也亲自下场直播,进行了一场长途高速高阶智能驾驶挑战。

这些现象表明,传统品牌正积极寻求与年轻消费者的连接,以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推动品牌的创新与升级。然而,企业家转型为网红并非易事。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企业家的个人形象和声誉与企业和品牌的形象紧密相连。

一旦企业家出现负面新闻或不当言行,都可能对企业和品牌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信任危机。因此,企业家在转型为网红的过程中必须谨慎言行,维护个人和企业的良好形象。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下场直播,正是他们积极拥抱变化、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流量的逐渐饱和,企业家们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今年将有更多的企业家加入直播的行列,共同探索数字营销的新趋势。

3.流量愈发稀缺

在存量时代,流量红利逐渐消退,企业家们对流量的争夺愈发激烈,凸显了流量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对企业家而言,掌握了流量就意味着握住了巨大的商业潜力和财富机遇。流量不仅能带来用户的关注,还能增强品牌的曝光度,特别是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流量已然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张朝阳在中国互联网初期便崭露头角,成为第一代网红。自2011年底起,他又以“物理网红”的身份频繁亮相直播间。

同样,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陈欧,通过一句“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的个性化营销手段,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不仅赢得了大量关注和流量,也成功为聚美优品赢得了广泛的品牌知名度。这些案例都展示了流量在品牌建设和商业成功中的关键作用。

与唯品会相比,聚美优品在2012年至2013年间的市场热度明显更胜一筹。这种直观的差异凸显了聚美优品在流量获取和品牌曝光方面的成功。

与此同时,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也展现了其战略调整的智慧。他们充分利用了新东方在教育培训领域积累的品牌声誉,巧妙借助流量进军直播电商领域,有效应对了企业危机。

尽管企业家可以利用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企业和品牌吸引流量,但长远来看,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仍然在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以俏江南原董事长张兰和儿子汪小菲为例,他们凭借离婚话题的热度在抖音直播带货,初期销售成绩亮眼。然而,由于产品丰富度和开播次数跟不上,热度逐渐下滑。这充分说明,创始人的网红效应要想持久转化为商业价值,必须以企业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支撑。

最终,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体验。如果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即使CEO再出名,也难以维持长期的热度。因此,企业家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更应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确保能够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顶流主播退居幕后,企业家集团学习网红经济
相关标签:
复制
复制
复制
消息
消息
历史
历史
收藏
收藏
顶部
顶部